彼得書信暨猶大書

彼得書信及猶大書(上下冊)

在十二門徒中,彼得是最顯眼的一位,也是早期耶路撒冷教會的主要發言人。然而他似乎沒有長期逗留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初成長的教會之間往來,其中包括由保羅建立的教會。

在巴比倫的期間,彼得寫了兩封信給小亞西亞五個省分的教會。那時,逼迫基督徒的浪潮興起,壓制基督徒的勢力也日漸擴張。在彼得第一封信中,他鼓勵信徒要記得,他們在世上是客旅,也是寄居的,正在邁向天家的途上。彼得讓他們知道怎樣面對從教會以外而來的逼迫。在第二封信中,彼得提醒他們要防避從教會裏而來的假教師。他提醒他們信仰的基本真理,也激勵他們在靈性方面成長,由於他預計自己不久就要殉道。

猶大是主耶穌的肉身弟兄,大約在主死後不久就相信了基督。猶大書的主題集中在叛逆者或從真道中墜落。彼得寫了兩封信後不久,這書就寫成了。彼得提醒信徒,假教師已經站在門前;猶大說,他們已經偷著進來,在教會裏敗壞人心。

彼得前書(上冊)

第一課:客旅所得的奇妙救恩(一1-12)

第二課:客旅應有的聖潔行為(一13-25)

第三課:客旅是屬靈祭司(二1-12)

第四課:客旅的順服(二13-三7)

第五課:客旅為義受苦(三8-22)

第六課:客旅的受苦和神的榮耀(四1-19)

第七課:客旅的牧人和他們的羊群(五1-14)

彼得後書(下冊)

第八課:對基督的真正知識和這知識的真確性(一1-21)

第九課:假教師和他們所受的審判(二1-22)

第十課:主的再來(三1-18)

猶大書(下冊)

第十一課:末後之不敬虔的人(1-10)

第十二課:對付末後日子之背道行為(11-25)

彼得前書—在與主為敵的世界中生活的客旅

彼得前書是從神而來的信息,說及有關在與主為敵的世界中得勝的信心。這封信是為客旅寫的,就是為那些步向天上更美的家鄉的人寫的;同時也寫給在不信的世界中生活的信徒,他們因在這世界過著作客旅的生活,而覺得困難和憂愁。這封信也是為你和我寫的。

由於對早期小亞西亞信徒的壓迫勢力,日漸建立(小亞西亞即現今的土耳其),世界對他們的敵意也日益濃烈。猶太人因著恩典的福音而大感不快,就以石頭扔那在加拉太的傳道者(徒十三至十四章)。外邦人在亞西亞省的生意貿易,因著基督的信息而受到威脅,以致曾經引起一場騷亂(徒十九章)。

約在主後六十年初期,由於基督福音的影響,引致所有團體都敵對基督徒。對猶太人來說,福音叫人從摩西的律法中得著自由,這信息惹動了猶太人的氣。拜偶像的人因著基督徒所傳獨一的神和一位中保的信息,而大感不滿。道德衰敗的社會被道德操守高尚的基督信仰所譴責,對基督徒的敵意也瘋狂增加。基督徒因著不向羅馬的王獻香,不以他們為神,使他們的政權受到妨礙。在第一個世紀的世界,敵擋神恩典的情況異常激烈。

我們可以確認,彼得寫第一封書信的對象,就是這些信徒。他們受壓迫的情況,與我們這些真正信徒受其他宗教及各個界別的人所敵對的情況一樣。彼得的書信給予我們實際的指引;這指引教導我們如何在與主為敵的世代中生活,也幫助我們藉著在主耶穌基督裏得勝的信心去面對試煉。我們回看祂受苦的情況,就能明白我們自己受試煉的情形。然後,我們前瞻祂的榮耀,就能明白神在歷史中的旨意。我們的信心被試驗,叫我們在基督裏得勝。對每個世代被敵人包圍的信徒來說,這封書信都可稱為無價寶。

使徒彼得

彼得曾見過基督被釘受死,見證過主的空墳墓,也看見過基督復活升天;轉眼間,他寫這書信時,已經距離上述事件發生的日子三十多年了。他是十二門徒中最顯眼的一位。彼得曾承認基督是神的兒子(太十六16),主耶穌也回應他,教會要建立在他所承認的磐石(基督自己)上;他得到天國的鑰匙(太十六18-19),也在五旬節那天第一次運用了這鑰匙。當五旬節那天,聖靈降臨在一切信徒身上,一個新的屬靈群體就立時出現,他們稱為教會(徒二1-38)。

彼得也成為初期耶路撒冷教會的主要發言人(徒二至九章)。他藉著傳福音給哥尼流,也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此時,他第二次用上這鑰匙。當哥尼流和其他外邦人接受基督為救主時,神將祂的靈澆灌下來,這景像就如五旬節聖靈再次降臨的一般。其後,彼得被認定是耶路撒冷的其中一位領袖。外邦人跟猶太人一樣,都是藉著恩典,透過信心而得著拯救(徒十1至十一18)。

再過一段時間,保羅帶著已經蒙恩得救的提多,到耶路撒冷去;彼得就與他們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加二1-9)。彼得也曾經探訪最早期在外邦地方安提阿設立的教會,也確認保羅和巴拿巴所傳的福音(加二10-14)。最後,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中,彼得再次簡明道出,神的恩典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徒十五1-21)。這時約在主後四十年。彼得實在有效地運用了天國的鑰匙。

從這點看來,新約聖經對彼得的一生只提供了一些提示。他大有可能不逗留在耶路撒冷,因他的名字在當地教會沒有被提及。也許,他踏上了福音的旅程,向有猶太背景的人傳福音,正如保羅向外邦人作的一樣(加二9)。他與太太一同遊歷(林前九5),似乎探訪過哥林多教會。當時哥林多教會發生分門結黨的問題,當中有些人以彼得為他們的領袖而自誇(林前一12,三21-22)。

或許,彼得在小亞西亞探訪過最少五個省分,就是在這書信提及的: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和庇推尼(彼前一1)。彼得有足夠時間在這大遍的地方傳福音,因他的福音旅程約有二十五年。請在地圖中找出上述地方。

彼得寫這書信時,正與巴比倫城的人交往(彼前五13)。最後,彼得的一生明顯在羅馬結束。聖經沒有提及此事,但從羅馬人革利免(Clement)在主後九十六年的文獻中,可見彼得約於主後六十七年在羅馬被尼祿王(Nero)處決。有聖經學者更認為,彼得從未到過羅馬,直至他被處決時才到這城;這似乎與我們所擁有的證據相符。

彼得前書的收信人

彼得前書的收信人,居住在以上提及過的五個省分;而在新約聖經中,其中三個省分與保羅有關。在保羅第一次福音旅程中,保羅在加拉太建立了四個教會(徒十三14-十四23)。保羅在第二次福音旅程中,曾經想往庇推尼去,然而聖靈卻不許他去(徒十六7)。在第三次福音旅程中,保羅在亞西亞的以弗所建立了一個比較大的教會(徒十九1-二十1)。然而,聖經沒有提過彼得和保羅在旅途中相遇。這可能是由於彼得傳道的地方,乃在保羅正在作工的加拉太和亞西亞這兩地的北面更遠的地方。

彼得寫信給已經設立好的教會,這些教會在長老的照管之下(五1)。彼得也許不是第一位傳福音給他們的人,因他在信中提及到那……傳福音給你們的人(一12)。但從這書信中,我們可以斷定,彼得曾在他們中間作工,也帶出主耶穌向這位羊群的牧人彼得之指示(約二十一15-17)。

以上五處地方的信徒,包括作奴僕的(二18-21)和自由公民(二16)。他們當中有些是外邦的拜偶像者,這些人被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二9)。他們脫離外邦的惡習,例如可惡拜偶像的事(四3-4)。然而當地還有具有猶太背景的人,彼得因此就多次用上他們所熟悉的舊約經文。彼得願平安賜給凡在基督裏的人;這平安的祝禱,概括了讀這書信的人之身分(五14)。其中的人,也包括我們。

寫這書信的地方和日期

彼得寫這書信的地方,大有可能在巴比倫(五13)。但巴比倫到底指到哪個地方,就極具爭議性。很多聖經學者猜測,彼得在羅馬寫這書信,而巴比倫在書信中出現則有其隱藏的意義。無論如何,我們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彼得在離世前一年在羅馬。比較合理的看法是,巴比倫指伯拉大河(幼發拉底河)附近的一個著名城市。彼得可能到過那裏向當地信徒作工,而那些信徒與彼得仍然保持聯絡,也向彼得問安。請注意地圖中巴比倫最接近加帕多家的城市。

寫作日期方面,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是在尼祿向基督徒進行大逼迫前(主後六十七年),因這裏並未提到有殉道者。然而,彼得看見困苦的浪潮正向信徒迫近,此勢一觸即發。他提到信徒被辱罵,也說到那些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和那些毀謗你們的人(三9,16;四4)。這信中可見對基督徒的壓迫日漸擴張,這時候應是主後六十四年。保羅當時仍在羅馬的監獄中坐牢,剛寫完他的獄中書信─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

主題思想和目的

彼得前書對我們來說非常寶貴,因這書信是客旅在異地生活的手冊,由於信徒在世上都是作寄居的。天堂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也正在步向這家。這書也鼓勵我們作客旅的邁向更新更美之地。在步向天家的途中,我們預計到有試煉和苦難要臨到我們,但從信中卻找到在神兒子榮耀裏的分。彼得以基督受苦難的熊熊烈火,和祂得榮耀的四射光芒,來激勵我們。從第一章7節起,受苦難和得榮耀是本書循環不息的主題。

彼得前書大綱  上冊(共七課)

第一課 客旅所得的奇妙救恩(一1-12)

A. 被三位一體之神揀選(一1-2)

B. 使我們重生,並得著活潑的盼望(一3-5)

C. 我們在試煉中喜樂(一6-7)

D. 我們在沒有見過的基督裏喜樂(一8-9)

E.   我們有得知救恩的特權(一10-12)

第二課 客旅應有的聖潔行為(一13-25)

A. 要聖潔,作順命的兒女(一13-16)

B. 要作敬畏神的兒女(一17-21)

C. 要彼此相愛,藉著神的話語重生(一22-25)

第三課 客旅是屬靈祭司(二1-12)

A. 藉著神的話語有屬靈上的長進(二1-3)

B. 作聖潔的祭司有屬靈上的奉獻(二4-8)

C. 作君尊的祭司有屬靈上的特權(二9-10)

D.      在世作寄居的有屬靈上的行為(二11-12)

第四課 客旅的順服(二13-三7)

A. 順服政府(二13-17)

B. 在工作的地方順服上司(二18-25)

C. 在家中順服(三1-7)

第五課 客旅為義受苦(三8-22)

A. 蒙召行義(三8-12)

B. 面對逼迫(三13-17)

C. 基督是受苦難得榮耀的明證(三18-22)

第六課 客旅的受苦和神的榮耀(四1-19)

A. 預備成就神的旨意(四1-6)

B. 為顯明神的榮耀而生活(四7-11)

C. 與祂同受難並在榮耀中一同喜樂(四12-19)

第七課 客旅的牧人和他們的羊群(五1-14)

A. 照管羊群(五1-4)

B. 勸勉羊群(五5-9)

C. 堅固受苦的人(五10-11)

D. 總結書信(五12-14)

彼得後書大綱

第八課 對基督的真正知識和這知識的真確性(一1-21)

A. 在基督裏的知識之恩典(一 1-12)

B. 藉著基督的知識而活得虔敬(一3-4)

C. 因在基督裏有真正的認識而殷勤  (一5-15)

D. 使徒對認識基督的見證(一16-18)

E. 先知對認識基督的見證(一19-21)

第九課 假教師和他們所受的審判(二1-22)

A. 預先論到假教師要起來(二1-3)

B. 說明假教師的審判(二4-10a上)

C. 對假教師的不敬虔之描述(二10下-16)。

D. 假教師乃虛空中的虛空(二17-19)

E.   受假教師荼毒的受害者沒有改變(二20-22)

第十課 主的再來(三1-18)

A. 聖經正不斷應驗主再來的預言(三 1-2)

B. 好譏誚的人愚蠢地以主再來為笑柄(三3-7)

C. 主必再來(三8-9)

D. 信徒對祂再來的回應(三10-18)

(第十一課和第十二課是講解猶大書的,接在彼得後書後面。)

彼得後書——成熟的基督徒和假教師

彼得後書是特別寫給有假教訓入侵教會的信徒。在彼得前書,他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在教會以外的不信者的敵對。在彼得後書,他告知他們怎樣處理在教會裏的假教師和假教訓。他的重點是要提醒讀者防避危險的教訓,那些教訓是叫福音的真理敗壞的。假教師正埋伏在附近,也往往在每群神的子民中間。彼得後書幫助我們去認出他們和他們的教訓,叫我們維持福音的真理。

不少解經家懷疑使徒彼得是否這封書信的作者。然而這封書信中有不少地方,叫我們相信,這封信是由彼得寫的。請注意下列證據。他稱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使徒(一1 ),人數範圍就收窄至十二個(或再多幾個)。他自己曾在聖山上見證過主耶穌的變像(一16-18,太十七1-13),人數範圍也收窄至三位。他稱自己是西門彼得(二1),那麼,就只有一位。另外,他藉著說這是第二封信,證明這封信是由他寫的(三1)。此外,一些字眼或用語也同樣在這兩封信中出現,如寶貴、見過(親眼見證過)、弟兄的愛等。這些內證足以叫我們知道,使徒彼得就是作者。

這封書信,約在主後64年至67年(或68 年)寫成,即在彼得前書寫成至他殉道的期間。彼得寫這封信時,覺得自己死期已近(一14)。沒有證據證明他在羅馬寫這封信。與前書一樣,這封信可能是在巴比倫寫成的,而收信人也似乎是彼得前書的收信人(三1)。倘若這推斷是正確的話,收信人就是在羅馬帝國五個省分的信徒(彼前一1)。

幾處重要而獨特的經文在彼得後書出現。首處重要的經文說出,聖經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一20,21)。第三章提到在主的日子,天地都要廢去的情景(三10-13)。同一章經文也提到保羅所寫的,當中有些已經被傳閱,也得到認同為聖經(三15-16)。

本書信中,彼得所關注的是,信徒可能忘記了信仰的基本真理,而這真理乃建基於神的啟示(一12-14)。假教師自稱擁有獨特的知識,這知識卻否認主再來的事實,而這假教訓已經滲透教會。他們扭曲了保羅信上所寫的話,他們自己聲稱具有超凡的知識。彼得的答案是,叫信徒在耶穌基督的知識上長進(三18)。知識,是這三章的重點。

彼得寫這信的目的,在於提醒他們有關他所教導的真理,因他預計自己很快就要離世了。首先,彼得願意激勵他們在福音真理方面,屬靈上要長進,正如使徒所教導的和帶有預言的經文所證實的(彼後第一章)。其次,他要提醒信徒要防避假教師和他們的假教訓(彼後第二章)。最後,他願意鼓勵信徒在基督要再來的亮光下,要有屬靈上的進步(彼後第三章)。我們所概括的重點,會因應這三章經文而切分。

猶大書大綱 第十一課 末後之不敬虔的人(1-10)

A. 不敬虔的行為與信心(1-4)

B. 歷代不敬虔的人的例子(5-7)

C. 不敬虔和權柄(8-10)

第十二課 對付末後日子之背道行為(11-25)

A. 不敬虔的行為和將來的審判(11-16)

B. 背道者和基督徒(17-25)

猶大書簡介

猶大書是一封寫給末後基督徒的書信,關乎為信仰爭戰。這是彼得前書的最後結論。彼得前書論及在與主敵對的世界中那份得勝的信心。彼得後書是關於教會被假教師入侵後,應如何持守單純的信心。猶大書進一步描述,在異端林立當中,應如何為所信的道站立起來,信仰的敵人就是那些假裝成信徒要來滲入教會的惡人。他們在末後日子漸近時,以加倍的狂暴行為來猛烈地攻擊神的子民,他們是背道的人。猶大在新約中以嚴厲的言語描述他們。

猶大書是唯一一本完全竭力地抨擊背道的人,或那些信心退後的人的書信。這便解釋了為何那些逗聽眾開心的傳道者很少引用此書。猶大在末後所寫的重要信息,使我們能有所準備地解決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異端,正如它是新約的最後一卷書信,在啟示錄中的大罪人出現前,給了教會一個指引。麥雅德(John MacArthur)稱猶大書是「給活在背道時代的基督徒的求生方法。」

背道的人是假冒者,他們宣稱自己是真信徒,但實際上卻從未得救。背道的人經常胡亂宣稱自己擁有基督的信仰,自己卻離棄這信仰,否認基督的神性、寶血的救贖、復活並幾乎所有重要的真理。聖經對他們而言是可以隨意增多、減少或扭曲,因為他們厭煩純正的道理(提後四3),又離棄真道(提前四1)。他們引進陷害人的異端(彼後二1)。猶大把整本聖經中有關背道的教導濃縮在他的書信裏。他將這個題目引伸到當日那些天使不敬虔的行為、以色列不敬虔的行為、所多瑪不敬虔的行為,並那些先知不敬虔的行為。他運用扣人心弦的詞語,如海裡的狂浪、墨星的幽暗,為我們點出末後黑暗的圖畫。

作者猶大

本書信的作者是猶大(Jude)。他名字的中文譯名與賣主的猶大(Judas)一樣,但顯然作者並非賣主的猶大。本書信的作者界定自己為雅各的兄弟。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作者是指著個雅各。他不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這位雅各同樣有個兄弟叫猶大,兄弟二人也同列在十二使徒中。然而,作者雖也稱為猶大,但他似乎並非使徒。另外,作者也不是指著亞勒腓的兒子雅各(James the Less)說的,他雖廣為人所認識,我們卻從來不知道他有一位兄弟叫猶大。本書作者說自己是雅各的兄弟,所提及的雅各是極有可能是眾所周知的主耶穌的兄弟(James the Just)(加一9)。這雅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亦是雅各書的作者(徒十五13-21,加二9)。他確實有一個兄弟叫猶大,這在馬可福音六章3節中有所提及。他們都是馬利亞和約瑟的兒子。因此,本書作者極可能是主耶穌肉身的兄弟,馬利亞和約瑟的兒子。當主耶穌在世時,猶大和他的兄弟都不相信主(太十二46,約七5)。但是,主復活後卻親自向雅各顯現(林前十五7),雅各,當然包括猶大,於是都認識主並相信祂。身為信徒,他們在五旬節前與其他門徒一同在樓房居住(徒一14)。雅各和猶大都成了新約的作者之一。

這封書信並沒有提及任何有關地理位置或歷史背景,因此我們未能確定收信的是什麼人。然而這書信引用了不少舊約歷史片段,收信人可能就是熟悉這些歷史的猶太裔基督徒。寫作日期亦不詳,但絕大可能寫於主後七十年,即耶路撒冷聖殿受到摧毀之後。彼得寫他那兩封書信,警告將會有假教師偷偷引進使人滅亡的異端教訓,而這信大約寫於主後六十年後期(彼後二1)。猶大給我們知道,這些假教師已經偷著進來(猶4)。本書信極有可能寫於主後八十年左右。

猶大書與彼得後書第二章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二者亦有重大分別。神給我們有兩章論及相同的題目,自有祂的原因,像祂給我們馬太、馬可、路加,三書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每卷皆有其獨特目的一樣。我們要謹慎留意這簡短且強而有力的書信,這書信會幫助我們不警惕的人,由異端領袖所設的陷阱中逃脫出來。

課程資訊

分類:

Course導師

caleb caleb Author

參加本課程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