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享用聖經
三個重要原則
以色列與教會
在最後一章,我將著眼於對於正確理解聖經而言最爲重要的三個關鍵問題。它們分別是:以色列與教會之間的區別;神啓;聖經的字面解釋。
正確理解聖經的最重要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區別。認識不到這種區別,就會導致各種衝突和混亂。
在哥林多前書第十章32節中,保羅把人類分成猶太人、外邦人和神的教會。這裏,他很清楚地把猶太人(不信的人)同教會分別開來。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當中,雅各也在教會和以色列之間作了區分(教會——歸在祂名下的百姓,第14節;以色列——重修的大衛帳幕,第16節)。
以色列是神在這世上揀選的百姓。這個民族從亞伯拉罕開始(創十二),是靠著天然的出身而加入進來的。因爲不信,以色列現在暫時被神趕逐出去(羅十一15)。
教會乃是神揀選的屬天的百姓(彼前二9)。它是從五旬節那天開始的,幷且是靠著重生加入進來的。這不是以色列的延續,而是一個全新的社會,以前從來也沒有存在過。當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他說到自己的教會乃是在將來(“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太十六18)。當保羅寫下哥林多前書的時候,教會已經建立起來了(林前十二13)。
以色列的祭司身份唯獨局限在一個支派,那就是利未人(申十八1,5),而且局限在一個家族,即亞倫家(出二十八1)。在教會中,所有信徒都是祭司——聖潔的祭司和尊貴的祭司(彼前二19;來十19-22)。
“以色列”幷不是一個“奧秘”,也就是一個尚不爲人所知的真理,除非借著神的啓示,否則無法被人們所知道,但是如今向世人的兒女顯明瞭出來。教會則是一個奧秘,一個在舊約聖經中幷沒有提到的隱秘的計畫,如今借著新約時代的使徒和先知顯明瞭(弗三5,9;西一25-26;羅十六25-26)。
在律法以下,要求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嚴格地區分開來。外邦人沒有彌賽亞,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沒有指望,也沒有神(弗二12)。在教會中,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都在基督裏面成了新造的人(弗二13-17)。他們在基督裏,借著福音,同爲子嗣,同爲一體,同蒙神的應許(弗三6)。這樣一種合一的關係在舊約聖經中是無法想像的。
儘管在舊約以下信主的猶太人有著屬天的指望,應許給他們的祝福大多都是在世上之地的物質祝福(參看申七12-16;八79;二十八1-14)。教會的肢體得到的祝福都是在天國的屬靈福氣(弗一3)。
以色列繼續在這世上,直到基督國度的末了,那時新天新地就被建立起來了。教會繼續在這世上,直到大喜樂的日子,那時基督再來,要將祂的肢體帶到父的家中(約十四13;帖前四13-18)。
以色列和教會之間還有很多對立之處。但是這些都應該足以表明,兩者一定不要被混淆在一起。
有一兩處經文一直被用來提出以色列與教會之間的同一,所以我們補充了如下的說明。
在加拉太書第六章16節中,保羅說:“凡照此理(就是第15節中的新造之人的道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神的以色列民”[1]。
這裏,信主的猶太人被專門指出來,與那些試圖在稱義的問題上混淆律法與恩典的假師傅相對。假師傅聲稱自己是真以色列人,但是使徒說,“幷非如此。真以色列人乃是靠著與律法的工作有別的信心,借著恩典得救的猶太人”。
司提反說說到以色列乃是教會(欽定本)或曠野會中(新欽定本,徒七38)。翻譯成“教會”的詞ekklésia,意思是任何蒙召的一群人或人們的聚會。在使徒行傳第十九章32節中,這個詞甚至用來描述了一群异教的暴徒。所以上下文環境可以决定這個詞什麽時候指的是神的教會。
教會在舊約聖經中從來也看不到,不管是在預表上、在刻畫上還是在象徵上。在橄欖山講道中也看不到教會,就像在第二部分中的“橄欖山講道”中所解釋的。在啓示錄第三章以後,世上再也沒有看到教會。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52節中最後的號角是爲教會吹響的;這號聲宣告了教會的大喜樂。啓示錄第十一章15節中第七個號角宣告了大患難的結束,以及基督的國度在世上的開端。
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22節中的選民乃是大患難時期神的猶太選民。他們與構成教會的選民是不一樣的(彼前一2;二9)。
神的安排
另外還要區分神的安排。儘管神從來也不改變,但是祂對待人類的方法和策略却往往是變化的。事實上,我們幷沒有被命令獻上動物的祭品,這表明神的安排一直是在變化著的。儘管我們可以清楚地說出聖經裏面的一切,但幷非一切都是寫給我們的。有一首很老的歌曲,歌中唱道:“書中的每一個應許都是我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行”,這聽起來是多麽虔敬和歡快。忽然刮來一陣狂風:“這幷不是真的”!所有應許幷不都是給予我們的。例如,神應許給亞伯拉罕從地中海到幼發拉底河的土地。這是給以色列民的,而不是給教會的。
在不同的時代,神在不同的條件下試驗人。我們說這些不同的治理方法就是神的安排(翻譯成“神的安排”的原文詞句就是英文中“經濟”一詞的詞源)。
在普通家庭中發生的事情很相似。當一對夫妻剛剛結婚的時候,會確立一些日程。然後一個嬰兒降生了,然後一個全新的計畫也誕生了。但是當孩子長到五六歲的時候,這一切由一次發生了變化。當孩子成爲少年的時候,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就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
以下是廣泛教導的神的七個安排:
1、無罪
在第一個人亞當犯罪之前,他與神同行,沒有任何不和諧音。只要他始終保持在無罪的光景中,他就會一直住在伊甸園中。但是亞當和夏娃的反叛使得神的這一田園牧歌般的安排告終了。
2、良心
隨著罪惡的進入,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光景。交通的關係已經被中斷,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中被趕出去。他們認識到,有罪的人只有靠替代的祭才能靠近聖潔的神。
3、人類的治理
在普世的洪水過後,當神宣判了謀殺者死刑之時,祂就設立了人類的治理。儘管聖經幷沒有特意這樣說,但是這一刑罰不會因爲家族的血仇而判定,而是適當的審判的結果,經過審判,罪名成立。
4、應許
從亞伯拉罕開始,主開始了一個對列祖和以色列作出慷慨應許的時期。
5、律法
接下來從出埃及記第二十章到舊約聖經的結尾,神在世上的百姓在律法之下受試驗。十誡的意圖在於向人揭示出,他完全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努力配得上或者贏得神的眷愛,認識到自己的罪,催促他爲了救恩來到神的面前。
6、教會
“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一17)。如今,教會乃是屬神的全新群體,不是在附著了刑罰的律法之下,而是有基督作生命的新法則。
在教會的大喜樂之後,神必會向這個將祂的兒子釘上十字架的世界施行審判。這個判决被稱作灾難,要持續七年。最後則將是大患難,這將是這個世界曾經有過的或者將來會有的最爲嚴重的灾難時期。
7、千年國度
千年國度,或者說基督作王一千年,將是以和平和興盛爲標志的一個時期。這是所有時代以來的一個黃金時代。有些人以爲這種永世的光景乃是神最後的安排。罪、憂傷、疾病和死亡都將被廢止了,信徒將會與基督一同永遠在天國裏。
與通常流行的指責相反,相信神的安排的人幷不相信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福音。救恩往往一直是,而且永遠都是借著信靠主,幷且是以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爲基礎的。在舊約聖經中,神拯救人是靠著人相信祂賜給人的任何啓示。就我們所知道的,他們幷不知道將來救主替人代贖的死;這仍是在將來。但是神知道這一切,幷且當他們得救的時候,神把基督事工的一切價值都歸在他們身上。今天,我們信靠那位在兩千多年前爲我們而死的救主。
小心運用神的安排這個真理,能够幫助我們解釋,爲什麽我們今天不再用動物獻祭,爲什麽舊約律法中有關食物潔淨和不潔淨幷不適用於我們。但是極端的或者說激進的相信神的安排可能會從我們手裏奪去聖經中充滿了屬靈教導的部分。
結論
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密匙:有些是一般的,有些是特殊的,有助於破解深的話語。幸運的是,每一段經文幷不需要所有這些密匙。
運用密匙的合理步驟
常見的基督徒場景,就是一群人們在一起研經。通常有很多種譯本和多種解釋。往往一群人閱讀一段經文,相應的部分經文被大聲朗讀出來。接下來人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我看來,這段經文說的是我應該對……更加小心”。
這幷不是掌握聖經教導的一個好方法。小組完全貫徹從第一步觀察(往往幷不是非常嚴密地去作)開始,直到最後一個步驟,“這段經文對我究竟意味著什麽”,或者說實際應用。我們應該盡一切辦法將經文運用到我們每日的生活中,但是只有在我們已經通過上下文環境找出它的實際含義之後。
主的話語何其奇妙!
充滿無限智慧,
儘管我們讀過千遍。
它們永遠不會過時
每一行都是一個寶藏,
每個應許都是重價的珠子
一切都會帶來保障
我們知道,當時間流逝,世界過去了
神的話語却要永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