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超越平凡的生命
要想理解埃裏克·裏德爾(Eric Liddell),你就必須知道他那個時代的蘇格蘭,基督徒們尊重並且榮耀主日。他們稱之為基督徒的安息日。他們不工作,不參加體育運動,而是忠實地參加教會的事奉。商店關門,除了緊急事務,交通設施也都暫停運轉。信徒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將這一天分別出來,專門用於敬拜和事奉主。他們解釋說,如果你愛主,你就會愛祂的主日。
埃裏克十五歲的時候作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他接納耶穌基督作自己的主和救主。甚至在他熱衷於賽跑時,主始終都是他最優先的選擇。
他立志代表蘇格蘭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1924年,他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被選出在巴黎參加百米短跑。他興高采烈。但是當隊員告訴他比賽將在星期日舉行時,喜悅的心情一下子改變了。
“這不可能”,他呻吟著,“這不可能”。
他找到一處安靜的地方,花時間來禱告。當他站起身來的時候,他已經做出了決定。他不會玷污主和祂的日子。
當人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引發了一場騷動。“你辜負了你的祖國。你是一個叛徒”。英國隊的領隊叫喊著:“你不能這麼作”。他平靜地回答說:“我不能在主日的時候賽跑”。
他的退出成了報紙的頭版新聞。英國體育官員們狂怒了。報紙上滿是他們無情的詛咒。他的一些朋友試圖為他辯護,但一切都毫無用處。大受歡迎的埃裏克現在成了令人掃興的人。
埃裏克研究著公告牌。他注意到400米比賽不是在主日進行。這不是他的強項,但他決定試一試。所以他找到領隊,請求參加這個項目的比賽。與慣常的政策相反,領隊同意了。在一片喝彩聲中,埃裏克贏了。再次比賽時他又獲勝。不久他進入了半決賽,然後參加被看成是奧運會最重大事件的決賽。
比賽前,領隊遞給他一張紙。埃裏克讀到:“聖經裏面有一句話,‘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希望你始終獲得最好成績”。紙條上引用的這段經文是在撒母耳記上第二章30節中。整個比賽過程中,這段經文始終在埃裏克腦海中縈繞。
一位對英國隊訓話的官員說:“參與比賽是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事”。這可能是在責怪埃裏克,但是一切批評都沒有意義。對於埃裏克來說,還有一些事是更為重要的。
當運動員進入自己在比賽陣容中的位置上時,埃裏克的位置是最差的。此外,那一天的氣溫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對於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
人們說,埃裏克的賽跑風格令人膽戰心驚。他的雙臂來回擺動,拳頭揮向空中,雙膝如同抽水機一樣,頭向後仰著。有些人把他比作風車。但是當他離終點還有五十米的時候,他付出最後的努力加快速度,將其他賽手撇在後面,贏得了金牌,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
他的一位傳記作家寫道:“他因為更看重基督教信仰的原則而放棄了贏得100米比賽——這是他最喜愛的比賽——金牌的機會,從而牢牢抓住了千百萬人的想像力。當他出乎意料地贏得了400米比賽,整個國家都傾倒在他的腳前”[9]。一位著名運動員說:“毫無疑問,埃裏克是蘇格蘭曾經有過的最偉大的運動員——靠的是他的影響力、他的榜樣和他的能力”。
後來他成為中國的一名傳教士。在啟程之前,他對自己的妹妹說:“簡妮,神為了一個目標而造就了我——這個目標就是中國;但是當我比賽時,他也讓我跑得飛快,我感覺得到祂的喜悅”。
當日本佔領了中國,埃裏克被送往集中營。那裏的條件十分惡劣。食品和衣物匱乏,盥洗設置糟糕透了。集中營造就了人們最惡劣的品質。許多囚犯之間有衝突,尤其是美國的商人們。
但是他們一致認為,埃裏克是完全不同的人。“他靠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活著。他在集中營裏被描繪成基督的形象,就像他在孝昌的當地中國人中間一樣。他待妓女和絕望的商人如同朋友;他為體弱多病的人送炭,教導年輕人;他隨時準備出售自己的金表,將被單撕成碎條來綁紮曲棍球棒。然而他還是那個埃裏克,穿著用舊窗簾作的色彩斑斕的襯衫四處走動,看起來十分普通,絲毫沒有任何特殊之處”[10]。
拘禁的人當中,有一個俄羅斯妓女,需要一些搭棚架的材料。埃裏克為她照看著,她說埃裏克是她見過的第一個為她作任何事卻不要任何回報的人。
一位俘虜談到他說:“我從來沒有聽埃裏克說過一句別人的不是”。另一個人也見證說:“埃裏克是我見過的最具有基督教精神的人”。
一天,當一個日本衛兵注意到點名時沒有見到埃裏克時,有人解釋說,他一小時前死了。衛兵猶豫了一下,說:“裏德爾不是一名基督徒嗎”?他沒有同埃裏克交談過,但是他肯定在埃裏克身上看到了基督。
他死在集中營裏,不是因為受到了虐待,而是因為腦瘤。集中營的門診所根本沒有設備來解決這類的問題。埃裏克最後一句話是對一位蘇格蘭護士安妮·布赫安說的:“安妮,現在是完全交托的時候了”。
當消息傳到格拉斯哥時,《晚訊》報道說:“蘇格蘭失去了一個一生中每一刻都令他的祖國感到驕傲的兒子”。
在葬禮儀式上,一位年長的傳教士阿諾德·布萊森說道:
“昨天,一個人對我說:‘在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埃裏克·裏德爾是用自己的品德和生命來徹底彰顯耶穌基督的精神的人’。我們所有有幸認識他的人,都會隨聲附和這一論斷。他奉獻的生命和深遠影響的秘訣究竟何在呢?那就是完全徹底地交托給神在基督耶穌裏鮮明出來的旨意。他的生命是由神來左右的,忠誠地跟從自己的主,從不知疲憊,滿懷強烈的渴望,要讓人們看見真正的信仰的真實性和大能”[11]。
這個故事還有一段續篇。1977年,英國電影導演大衛·普特納(David Puttnam)看到埃裏克在192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勝的故事。普特納剛剛製作了一部電影,叫作《午夜快車》,描寫了人性最惡劣的一面。這是一部憤世的電影,在他口中留下一股發酸的味道。他實際上很失望這部片子竟然獲得了票房的成功。現在他覺得,埃裏克的故事應該當作一種淨化劑。他說,“這是一種品德,追求一些比他自己更重要的事——在世俗的成功面前以神為重”。
這就是《烈火戰車》這部電影的來歷。影片立刻獲得了成功。世界各地的人們知道了有一個年輕人,對他來說審慎所意味的不僅僅奧林匹克的金牌,這是一個謙卑的蘇格蘭運動員,信仰堅定,永不妥協。
電影贏得了廣泛的喝彩。當人們看到神如何看重一個敬重祂的人時,不僅流下了熱淚。紐約影評人雷克斯·雷德(Rex Reed)稱它是“過往最優秀的影片之一。深及宇宙的真理,表達了今天憤世的標準看來顯得過時的情感”。
埃裏克跑完了1924年著名的比賽。五十七年後,一部以他從來無法想像的方式對他表示敬意的電影問世。
[8] 摘自薩莉·馬格努森(Sally Magnusson)《飛越的蘇格蘭人》(The Flying Scotsman),紐約四重奏出版社,1981年版,及其他片斷素材。
[9] 同上引書第9-10頁。
[10] 同上引書第163-164頁。
[11] 同上引書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