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疾病中和在健康時

羅伯遜·麥克奎爾金是哥倫比亞聖經學院和神學院的校長。他一生中的最大喜樂之一,就是栽培年輕人成為主耶穌基督大有效力的僕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不知疲倦地勞苦。在他的領導下,學院在屬靈和學術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聲望。

後來,一切似乎到了底線。當他的妻子莫裏爾開始反復講一個故事的時候,這一切就開始了。隨後她喪失了閱讀能力和繪畫技能。她必須終止一切公開的事奉。另羅伯遜難過的是看著她“漸漸地暗淡下去”。最後,當醫生問她四福音書的名稱時,她回答不上來,這正是了醫生的診斷。她患了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症)。

多年來她一直是羅伯遜忠實的伴侶。如果沒有她,羅伯遜不可能讓事奉取得如此的碩果。他能怎麼作呢?雇傭護工來照顧她,以便自己能夠繼續在學院和神學校工作嗎?或者他可以辭職回到她身邊,給她些許她這麼多年來慷慨給予他的照顧?

對他的同事來說,決定是十分清楚的。有很多朋友都出來幫助他,讓她感受到基督的愛和溫柔。這讓他能脫開身繼續領導哥倫比亞學院。

但是他豈不是發過誓,無論疾病還是健康都要與妻子在一起,直到死亡將他們二人分開嗎?現在她就處在病痛中,這是不可逆轉的。的確,神已經在莫裏爾身上行了一件神跡,但如果沒有,祂也能在羅伯遜身上成就一件的。那麼他該怎麼做呢?他會信守誓言嗎?

是的,他遵守了自己的誓言。令當地基督教團體吃驚的是,他辭去了學院校長的職務,在莫裏爾精神和身體逐漸惡化的時候護理她。“時候到了,決定是很堅定的。沒有過多的考慮。這是關乎誠實的事……我坦然辭去的並不是多麼大不了的職務。畢竟她四十年來以非凡的忠誠照顧我,現在輪到我了。她是多好的一位伴侶!如果我照顧她四十年,我就不會欠她了”。

接下來的十七年,羅伯遜在莫裏爾頭腦漸漸變得一片空白的過程中始終與她同行。他寫道:

“現在已經是午夜,至少對她來說是這樣,有時候我真不知道黎明何時到來。甚至可怕的老年癡呆症沒想過會這麼早襲來,卻又折磨人這麼許久。可是,在穆裏爾無聲的世界裏,她是滿足的,也是迷人的。如果耶穌將她接回天家,我就再也看不到她溫柔甜美的面容。有幾次我變得急躁起來,但並非總是這樣。氣惱沒有任何意義。除此之外,也許主已經應運了我年輕時的禱告,讓我的靈命成熟起來”。

“但是我過去卻完全喪失了它。莫裏爾還能站起來行走,我們沒有天天依靠尿布的日子裏,有時發生一些‘小事故’。我跪在她的身邊,設法清除汙物,而她站在衛生間旁邊,十分窘迫。如果她不總是堅持要幫忙,事情也許會容易一些。我越來越感到失落。突然間,為了讓她站穩,我拍了她的小腿一下——好像這會有什麼幫助。這一拍雖然不重,但是她受到了驚嚇,我也是。在我們四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我從來也沒有像這樣生氣地觸摸她,或者是有任何的責備。從來也沒有過,事實上,甚至沒有過這樣的試探。但是現在,在她最需要我的時候……”

“我哭泣著懇求她原諒我,儘管她並不明白這些話的意思,就像她現在也無法說出來一樣。所以我轉向主,告訴祂我覺得多麼抱歉。這件事讓我難過了好久。但願神用瓶子將我的淚水盛起來,熄滅將來有一天可能會燃起的怒火”。

就這樣,羅伯遜·麥克奎爾金放棄了已經任職二十二年的聖經學院和神學院校長職務,以便在妻子漸漸變得頭腦一片空白的時候照顧她。

這個故事在一份《今日基督教》的雜誌上面發表。讀者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很多人認識主的夫婦都重申了自己的結婚誓言。還有些人獲得了對婚姻關係神聖性的全新評價。也有人認識到,他們已經在羅伯遜·麥克奎爾金的生命中看到了耶穌。

[13] 摘自《因誓言而生》(Living by Vows),《今日基督教》1990年10月8日,第30頁;以及《莫裏爾的祝福》(Muriel’s Blessing),《今日基督教》1996年2月5日。兩篇文章作者均為羅伯遜·麥克奎爾金(Robertson McQuil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