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本傳道人松崎

威廉·庫伯寫道:“神用一種奇妙的方式,將祂的神跡奇事付諸實施”。在松崎的經歷中,的確如此。他是一位普通的日本基督徒,對世人的靈魂滿懷特殊的熱情。你可以說,他是一位傳道人,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過帶領一個人歸向基督的喜樂。這並不是因為他不能持之以恆地傳講神的話語。我說的是持之以恆。一千多個夜裏,他站在小松市的街頭,傳揚著救恩的好消息。如果有人聽下來聽他說話,那會給人多麼大的鼓舞。但是沒有一個人這樣作。如果有一位基督徒和他在一起,表現出團結來,那也會很好。但是沒有一個人這樣作。一千個日日夜夜過去了,只有路人的嘲笑,人們稱他是“為基督癡狂”的人。他們大多都是佛教徒,前往城裏的四十八間廟宇去。

在第1012個夜晚,有人聽下來聽他說話。這人站在遠處燈杆的陰影裏,松崎看不出年齡、性別或是相貌。天色太暗了。傳道人欣喜若狂。終於有人肯停下來了。聽的人不僅停下來,而且接下來的十個晚上他都來了,而且每次都越來越靠近。後來,松崎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抱崖(Hogai),住在木津,那是離此處十公里的一個小村。

他們逐漸彼此熟悉起來,於是故事漸漸明朗起來。抱崖為什麼騎自行車來聽這位孤獨的傳道人呢?

冬天的時候,抱崖和他的幾個朋友一起出去捕魚。他們什麼也沒有捕到,所有人都回家了,只有抱崖一人留下來。他想再試一次,於是撒了網,將網拖上來。裏面還是沒有魚,只有兩本被水浸透的書,上面印著“約翰福音”。他想,這也許是兩本很好笑的書,於是在船上的小煤爐邊將書烤幹了,開始隨便翻看起來。他翻到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第6節:“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

抱崖覺得這肯定是一本關於捕魚的書,於是振作著讀下去:“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

他對自己說:“唉呀,我猜我也應該把網撒在船的右邊”。

於是他照樣作了。當他把網拉上來時,裏面有二十多斤魚!這真是實現了一個漁夫的夢想。

問題是,這兩本約翰福音怎麼落到湖底的呢?後來,抱崖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在明治時代,日本聖經會在全日本分發約翰福音。但是人們的反應很冷淡。有人稱這本書是“一本談論神的外國書”。有些人把書燒掉,有些人把它放在家裏擺放神像的架子上,因為它看起來是一本講宗教信仰的書,而且他們都很迷信。

那年夏天,發生了大面積的洪災。房子和牲畜都被沖走了,而且還有流行病的危險。就在這個時候,明治天皇去世了。為了尋找到一種解釋,許多人把過錯歸咎在神像架上的這本“談論神的外國書”。所以有大批的書被毀掉。沒有被焚燒的,就被裝在大木箱中,沉到了湖底。人們用鹽清潔了祖先的龕位,祭司重新為它們祝聖。

隨著時間的流逝,木箱腐爛了,裏面的福音書散落在沙土上。其中的兩本掛在了抱崖的漁網中。

抱崖繼續讀福音書,裏面的信息打動了他的心。後來他聽說這個在小松“為基督癡狂”的傳道人,就來聽他講道。對這位傳道人來說,叫人們聽見神奇妙的事並且帶領抱崖到罪人的救主面前是多麼大的喜樂。這位年輕的漁夫就是一千多個傳道之夜最初所結的果子。後來他成為小松一個小教會的柱石,並且為基督作見證,直到他去世。

[9] 摘自塔納卡·霍爾(Tanaka Hor)《Mitten unter die Wolfe》,Verlag der Johannis-Druckerei,7630 Lahr/Schwarzwwald, 1993年第25-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