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超越平凡的生命
約翰·尼爾森·達秘不是一個阿諛奉承的人。他從不奉承那些有錢人和名人。這有些不符合他的情形,因為他是在一個富有的家庭和一個具有階級意識的社會長大的。對於他來說,也許很自然地就會喜歡同上流社會交往,並且喜歡讓他感到舒適的住所。
但並不是這麼回事。他愛窮人,並且用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來讓事實說話,從沒有讓人心裏懷疑過。一次,當他在康涅狄格州傳福音的時候,他乘火車來到一個城鎮,安排他在那裏舉辦幾天聚會。聚集在車站迎接他的大部分基督徒,包括了一些出自名門的夫人,她們爭著要成為這位與眾不同的傳道人的房東。如果他能去她們富麗堂皇的宅第,他會得到最好的食品和傢具。他們轉而能夠對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們誇口說,他們接待了這位傑出的達秘先生。
達秘看著眾人,注意到這裏的境遇。他問那些似乎是首領的人:“通常誰來看顧來到城裏的傳道人”?他們指著一個不起眼的人,顯然態度很謙和,站在眾人的最後面。達秘走到那人跟前,問他是否能暫住在他家裏。這位不引人注目的弟兄十分高興,連忙拿起達秘的衣箱。達秘的一位傳記作家寫道:“於是這位款待身份卑微的巡迴傳道人的弟兄,成了這位著名人物的房東”。
達秘解釋了自己對窮人的愛:
“基督愛窮人,從我歸信以來,我也是這樣的。讓那些喜歡社交的人繼續留在社交圈子裏吧。如果我進入到這樣的社交場合,而且它橫過我在倫敦的路,我回來的時候心裏會有一種厭惡的感覺。我到窮人那裏去。我看到了和在富人們中間一樣的邪惡本性,但是我看到了這種差異:富人和那些保持自己的舒適和社交的人,判斷和衡量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接納和謹守基督的時候,從來不會把自己徹底交托;但窮人則衡量他們能夠在憂傷中能夠得著基督給他們多少安慰”。
有趣的是,當祂栽培七十個門徒的時候,基督談起了殷勤接待的話題:
“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路十5-7)。
祂在這裏教導了,他們應該接受一個向平安的訊息敞開心懷的人提供給他們的殷勤接待。但是他們不應該離開一家到另一家去,指望能得著更舒適的住處和豐美的食物。
這並不是達秘所面對的情形。他們在這裏應該接受提供給他們的一切。而他毫不猶豫地請求同一位窮人住在一起。但是其中的原則是一樣的。他們不應該像逛商店一樣四處尋找最奢華的住所。請注意這句命令:“你們要住在那家……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
[23] 引自《約翰·尼爾森·達秘》,維林丘克,新澤西路易佐克斯兄弟會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