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神仍然在說話
吉姆·愛略特從來不把神的旨意看成是毫無意義的。他對於個人和完全交托之間的任何事情都毫不寬容,而且他也毫不遲疑地表達出自己的不寬容。
有一段時間,他知道神呼召他前往國外,但是去哪里呢?因為他一直同世界各地的宣教士保持聯繫,有很多種可能性。
最終,要去的地方縮小到了兩種選擇。他和厄瓜多爾一位年長的傳教士維爾弗雷德·提德馬士有大量的書信往來。事實上,他一直致力於在蓋丘亞印第安人中間作工。他也寫信給印度班加羅爾的羅蘭·希爾。希爾先生的答復是“來吧”。吉姆的心在這個兩地之間搖擺不定。
1950年6月,在夏季語言學學院,一位宣教士給他講述了厄瓜多爾奧卡印第安人。吉姆立刻關注起來,內心“如同火燒”。他用了十天的時間禱告,祈求神啟示給他,究竟他應該去印度還是厄瓜多爾。當時他寫道:
“這些對我來說是異象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其實給我了很多應該作的事,叫基督要得著榮耀。部分地是我在聖經之外看到的事情上啟示出來的,還有就是我在讀聖經的時候看到了理想和過去時光中的美好之事。哦,照著我們今天裏面得著的光亮,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主啊,你曾經一再地在我的靈裏面說話。可能應該是什麼樣的。我相信。真應該用這些應當作的事為你的名,為你的道,以及你的典範辯護,可是我還差得很遠”。
7月4日,吉姆禱告祈求主明確地對他說話,證實他得到了帶領前往厄瓜多爾。十天后,當他讀到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的時候,一句話躍入他的眼簾:
“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20節)。
在膚淺的人看來,這也許並不像是明確的保障。這是一個一般的應許,幾乎可以適用於神可能賜下來的任何帶領。但是這無關緊要。對於吉姆來說,這就是神的聲音。他寫道:
“就像過去一樣,之前有一種感覺,我只是相信一些應許,我把它當作從神而來的帶領,我應該寫信給提德馬士,告訴他我要按照神的旨意到厄瓜多爾去”。
你們知道剩下的故事了。1956年1月8日,他和四位宣教士同工[3]前往奧卡地區庫拉瑞河沿岸,當他們試圖將福音帶給當地出於石器時代的印第安人時,被長矛刺死。很可能他們的死將神的福音帶給當地人,遠比他們在世上長享事奉的生命更多。
[2] 引自伊麗莎白·愛略特《大能者的蔭下》(Shadow of the Almighty),紐約哈珀兄弟出版社1958年版。
[3] 分別是吉姆·弗萊明(Jim Fleming)、埃德·麥邱利(Ed McCully)、耐特·山特(Nate Sainte)、羅傑·尤德林(Roger Youde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