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得挪移帳棚

希伯來書10:36-39:“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因爲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幷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我們却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關于“退後”這個題目,前兩次我給大家例舉了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和爲了一點食物就出賣自己長子名分的以掃。今天我要講第三個靈裏退後的人:羅得。在聖經裏羅得雖被稱爲“義人”(彼得後書2:7),但跟他的大伯亞伯拉罕比起來却相差甚遠。這個人起初從眼目裏看似好的,但却漸漸走向軟弱和墮落。

早在創世記12:1裏,神呼召亞伯蘭(神尚未將他的名字改爲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亞伯蘭當時幷不清楚該往何處去,但他却照著神的吩咐去做了。隨行的人中就有他的侄兒羅得。羅得因自幼喪父(創世記11:27-28),所以一直跟著大伯亞伯蘭。也正因如此,神給亞伯蘭的祝福間接地臨到了羅得身上。正如創世記13:5裏所記:“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

不僅是羅得間接蒙福,在聖經裏我們可以看到亞伯拉罕所到之處,他身邊的人也會受神祝福。這一點告訴我們不要離開身邊那些屬神的人。如果你的身邊有屬靈的先輩,多與他們相交就能得到屬靈的益處。既然羅得在亞伯拉罕這位長輩身邊受益,他的人生是否就一帆風順了呢?不是的,羅得的人生開始走下坡是從創世記13:7開始:“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

在兩家牧人相爭的矛盾之下,作爲長輩的亞伯蘭本可以自行裁决,然而“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爲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遍地不都在你眼前麽.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13:8-9)亞伯蘭讓晚輩羅得先挑選土地,因爲他知道所有祝福的源頭都是來自于神。

當時羅得選擇了約但河的全平原。“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13:12)那時神還沒有毀滅所多瑪,因此約但河的整個環境是相當肥沃美麗的。羅得憑著他的眼目所喜好做出了選擇,從而漸漸遠離了神所喜悅的亞伯拉罕。

在這裏我們要留意,當一個人在屬靈裏倒退,離開了屬靈的長輩之後,他不是一下子就落到穀底,而是慢慢地遠離神。就好像羅得一樣“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而所多瑪在神的面前是罪大惡極的。

我不知你在屬靈上是不是這樣的情况。起初看不出太大的迹象,弟兄姊妹們對你的靈裏退後也未必有所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心裏已做出一個選擇。你憑著眼目看到世界的好處。你是在逐漸“挪移帳棚”,逐漸遠離屬神的人,逐漸不想與屬神的人交往。你在教會裏變得孤僻、沉寂,然而與此同時你在工作上、社會上却是一個很善交際、很健談的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內心的光景是怎樣。如果你在外面的世界與在教會裏的表現判若兩人,那麽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呢?

對比之下,那些屬神的人與靈裏倒退的人正相反。屬神的人在教會裏全心贊美主、全心分享主的話語,然而在外面的世界裏却有可能顯得木納詞窮。因爲當別人講到俗世的話題,例如賭錢、享樂之類的話題時,屬神的人就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很不自在。但無奈因爲工作或社群生活的關係又不能離開,所以要勒住自己的舌頭,避免犯罪。就像我們在詩篇中的上行之詩(120-134篇)裏所看到的,大衛在那些不屬神的人面前勒住自己的舌頭。他覺得說話很辛苦,因爲毫無共同語言。

由此可見,如果你回到教會時變得沉靜而讓人看不清你的內心,但在社會裏却談笑風生,這就很可能有問題。就好比羅得一樣“漸漸挪移帳棚”!其實我很想問問羅得,“神有沒有來提醒、管教你呢?”神的管教是不是等到所多瑪城即將被滅的時候才到來呢?其實不然!創世記第14章裏提到四王與五王爭戰,五王落敗。結果四王不僅洗劫了所多瑪和蛾摩拉,還把當時住在所多瑪的羅得也一幷擄走了。亞伯拉罕帶領318個家丁將羅得救了回來。可見亞伯拉罕是一個有準備的人。面對這樣一件突發的大事,他也能充分應對,救出羅得。

如果你是羅得你應該如何想呢?你應該覺醒!應該這樣自我反省:“我不該住在所多瑪。大伯救了我。我不該離開他,不該在乎那些因牛羊而起的爭執。其實跟著大伯在一起有很多神賜的祝福。我爲什麽這麽愚蠢呢?以前竟然看不到?我應該回轉!

我不知弟兄姊妹們有沒有類似被神管教的經歷?你有沒有看到神在你生命裏的管教?你經過神的管教後是否還是固守以前的老我?當面對神管教的時候,你采取了什麽樣的態度?當灾禍臨到時,你請求主的拯救。但灾禍過後你就依然故我?就像羅得一樣依然停留在罪惡滔天的所多瑪?

羅得對神的管教顯然毫無警醒,因此雖然聖經上記載了羅得是個義人,還提到他爲當時所多瑪的罪而憂傷,但是與亞伯拉罕相比起來,羅得與神的關係幷不親近。亞伯拉罕被稱爲神的朋友,神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世記18:17)所以神就把要毀滅所多瑪城這件事講給住在迦南的亞伯拉罕,而不是立身于所多瑪的羅得聽。這似乎不合情理,身處險境的羅得沒有收到險情預報,而毫無性命之憂的亞伯拉罕却先收到了神的信息。爲什麽羅得偏偏聽不到神的警示呢?就因爲他在屬靈的生命裏已有倒退!

我們如何知道羅得的倒退?雖然他不至于倒退到和世上的人一樣,但却已靈裏遲鈍,甚至道德判斷力降低。當時所多瑪城罪惡滿盈,神差了兩個天使去察看所多瑪。“那兩個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創世記19:1)那裏有很多買賣人。羅得時常在那裏留意從外面進城的陌生人,因爲他知道城裏的人幷非善男信女,而是罪大惡極之徒,隨時有可能傷害到外來的人。

當這兩個天使來到城門口時,羅得“就起來迎接,臉伏于地下拜,”(19:1)幷切切地請他們進屋休息,不要在街上過夜,因爲那樣是非常危險的。然而“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裏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呼叫羅得說、今日晚上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裏呢.把他們帶出來、任我們所爲。”(19:4-5)

這些老少是來找羅得做一些不道德交易的!而交易的目的竟然是要對那兩個陌生男子爲所欲爲!在英文NIV版本聖經裏對“任我們所爲”的翻譯是“We can have sex with them”。“所多瑪”城的英文是“Sodom”,後面加個字母“y”就成了“Sodomy”,就是“鶏奸”的意思。可見所多瑪城的罪惡已經到了赤裸裸、肆無所忌憚的地步!以至于神不得不出手將之毀滅。

羅馬書說得對,神的審判在末世未到的時候也會臨到一些犯淫亂罪的人:“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耻的情欲.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爲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欲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爲當得的報應。”(1:26-27)這報應就是淫亂所帶來的懲罰,如艾滋病等各種性病。自然界中動物“一夫多妻”就不會得病,只有人要爲可羞耻的事付上慘痛代價。摩西律法裏規定淫亂者是要被石頭扔死的。羅得雖然沒有犯這類的罪行,但他的道德水平已墮落。竟然會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交給所多瑪的人,以求他們不爲難他的兩位客人(19:8)。我想不通爲什麽他要這樣做!

羅得不僅道德水平已墮落,連他的見證也變得薄弱。當天使將所多瑪要被毀滅的事告訴羅得之後,羅得又將此消息轉告了家人。可是他的女婿們認爲是戲言(19:14),可見羅得說話沒有份量、沒有力度。因爲當一個人離開神,揀選了世界之後,雖然不至于完全與世界同流合污,但是靈裏的水平已漸低下。羅得最可憐的地方是:他雖然爲所多瑪的罪而憂傷,但他其實最應該爲自己屬靈的退後而憂傷。他應該憂傷自己所揀選的生活影響到了兒女。

到最後神要毀滅這個罪惡之城的時候,兩個天使拖著羅得和他的家人逃離。羅得的妻子不顧天使的提醒而回頭看了一眼所多瑪,結果變成了一根鹽柱。後來羅得因爲害怕,就和兩個女兒藏在一個山洞裏。可想而之,羅得剛經歷了家毀人亡,這個打擊應該是很大的,就像人經歷過地震、海嘯之後的驚恐。

然而可悲的事情仍沒完沒了。在山洞中,羅得的兩個女兒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時間與他苟合,分別生出摩押和亞捫。于是從亂倫而出的摩押人和亞捫人被神咒詛,十代不可近神(申命記23:3)。爲什麽羅得的兩個女兒要這樣做呢?因爲她們的父親沒有將正確的教給她們。要知道當我們倒退的時候,我們對周圍人的影響是很深的。我們的家庭和兒女都會受到牽連。希望羅得的教訓能够讓大家有所警惕。不要離神越來越遠,漸漸挪移帳棚,一直退到罪惡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