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基督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這句話不知大家是否有所體會。一個好的數學老師不會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如何求出答案,而會將解題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和解答方法分析清楚。一個懂得關心孩子的父母,不會一昧滿足孩子的物質所需,而是會從孩子的內心需要著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同樣,一個明白真理的屬靈長輩也不會僅僅將聖經知識傳授與人,而是更著重于將追求主耶穌的心志放在這個人心裏。在我個人的靈裏成長過程中就遇到過這樣一位屬靈長輩。當他離開香港的時候,他沒什麽留給我,但却在我的內心深深植下了要認識基督的心志,使我後來雖然經過很多失敗和軟弱却不能放弃對主的追求。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認識基督”。如果幾十年後你要承擔前人的責任來牧養弟兄姊妹,有人問你Jimmy給了你什麽,你會如何回答?我希望是將基督介紹給你認識,使你在基督裏慢慢成長,使你在軟弱貧乏的時候仍保持追求基督的意念,幷從基督身上找到一條出路。

現在請大家一起來看腓立比書3: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幷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英文KJ版 Philippians3 :10- That I may know him, and the power of his resurrection, and the fellowship ofhis sufferings, being made conformable unto his death;

如果單看中文聖經你也許會以爲這句經文講述的是三個階段,先是“認識基督”,然後“曉得他復活的大能”,最後“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然而如果你留意英文聖經,就不難發現連接詞“and”將這三者串在一起,表示它們在同一個過程中一幷進行。“認識基督”是信徒一切屬靈的長進基礎;“復活的大能”讓我們看到在面對很多試煉、逼迫和苦難的時候,神要給我們能力;而“與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則向我們指出追尋基督這條道路究竟是怎樣的。今天我重點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認識基督”。

對于“認識基督”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而這個態度會影響我們日後的追求,以及爲主服事這條道路的方向。在馬可福音第8章裏我們看到,當主耶穌跟門徒在一起一段日子的時候,他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可8:29)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答案。但彼得被聖靈引導,說:“你是基督。”可見即便是跟隨在主耶穌左右的衆門徒也不一定完全認識他。我想說的是我們目前對基督的認識是深還是淺,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認識基督的心志是否够堅定,這才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的。

讓我們首先來看保羅,他對于認識基督有一個很强烈的渴慕。我不知今天你來聚會是不是僅僅希望主能解决你的問題,但我知道保羅對主的渴求已去到一個舍己的地步。在腓立比書3:7裏,保羅將認識基督與自己以往所擁有的權益、地位及知識相比較而得出結論:“我先前以爲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僅如此,在接下去的第8節中,保羅更進一步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爲至寶。我爲他已經丟弃萬事、看作糞土、爲要得著基督。”原來保羅將萬事已看作糞土!糞土是最沒價值的,以前還可以做肥填料,現在連肥填料都不需要用糞土。

保羅一心要認識基督的心志驅動著他竭力追求主。然而他深深知道認識基督是永無止境的,因此他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3:12)在這裏保羅幷沒有說自己“完全”得著,而是“或者可以”得著。這是爲什麽?因爲基督的豐富與大能無人能够百分之百看清。如果有人以爲自己有辦法有智慧來參透基督,只能說明他根本就不認識基督。正如傳道書7:16所說的: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認識基督不是做善事,更不能自恃聰明。保羅一心求主的心志應該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榜樣。

今天的年輕人面臨著世上衆多理論學說的衝擊。我們當中有的弟兄面對學習的汪洋,心裏不禁自問:“究竟認識基督是不是像保羅所講的那樣包括一切?”剛才我們講到保羅看萬事如糞土,幷爲認識基督耶穌而丟弃萬事。他將過去所擁有的一切,其中也包括知識和學問都當作有損。如果你認真思考保羅所寫的這段經文,你一定會産生同樣的疑問:“基督包括所有的一切,這是不是真的?”其實這個問題對我個人有很大的衝擊力。只可惜很多人對此沒怎麽思考過。對他們來說認識基督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像讀書之外有娛樂、有運動、有很多不同的事,而信仰只不過是其中一種。然而保羅不是這樣講的,他在向我們的心發出一個挑戰:基督包括所有一切!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些經文,從聖經的知識裏瞭解基督就是一切。歌羅西書1:16講到:“因爲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借著他造的、又是爲他造的.”意思是當神設計宇宙萬物的時候,神就好象一個設計師一樣按其心意來設計。怎樣設計?借著基督來做!目的也是爲了他而做!

大家都知道香港地下鐵新機場綫包括奧運站、九龍站、香港站……原來每一個站的設計都有一個不同的設計師,幷且每一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特色。當你看到宇宙萬物的層次如此偉大,你是否知道原來創造的目的和中心都是爲了基督!而你之所以存在于到這個時間世紀,之所以在地上生活,完全是因爲他的緣故。這是不簡單的。我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表達將此說得更清楚,但這是一個事實。

此外,當神讓我們長大、信主之後,神引領我們靈命成長幷不是叫我們從很多元素,例如心理學,哲學,或是某些教育理論裏得著,而是完完全全從他的兒子身上汲取。正如以弗所書4:13所說:“直等到我們衆人在真道上同歸于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原來不僅僅是我們的肉體因基督而被造、借著基督而被造,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靈魂在得救之後,唯一的目的就是爲了認識神的兒子,基督耶穌!因爲他是我們靈命成長的唯一泉源,更是衡量我們身量的標杆。

保羅在羅馬書第8章裏講到我們的生命將在基督裏慢慢轉好,要“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8:29)。而在歌羅西書2:2-3中保羅更是徹底揭示:“…神的奧秘、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裏面藏著。”神的奧秘很大。原來就是基督!我們所接觸的一切智慧知識都是從他裏面尋著。面對這些事實,你如何看待?當你來認識基督的時候,究竟這位主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還是你的所有?在你的人生追求裏面,究竟這位主是不是你的一切?這個問題幷不在于你對聖經認識的深淺,也不是說你現在必須全面瞭解聖經。這僅僅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主是不是你的全部?還是你來聚會聽道,只是想吸取信仰的某一部分來幫助你日常的生活?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會帶出極之不同的結果!

我們認識基督不是表面的研究聖經,而是要將自己所有的心思意念都放在神爲我們預備的最好食物,耶穌基督身上!神要借著基督,也爲了基督來建造我們。你會不會拒絕這個邀請呢。有一個主的僕人說得好:“如果主不是你一切的主,他就不是你的主!”你不能說在某些地方我已經以他爲主。如果主不是你的一切,如何是主?

今天我們在認識主的道路上有些難處,也很容易用別樣的東西來代替主。歌羅西書2:8提醒我們:“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今天在這個世上有很多學術攪擾著我們的心。有些人在認識基督時,遺憾的是幷沒有將基督全部領受。而是將其他的東西摻雜在所認識的主裏面,混淆真理。那些人其實不是在講耶穌,而是在講其他五花八門的處世之道、生存技巧。

那麽今天我們怎麽分辨自己在傳講福音時是否滲入了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呢?我請大家留意一點,當你向他人講解聖經時你的傾向是讓對方認識主耶穌?還是幫助對方解决問題?對方學到的只是一個調節情緒或减輕內心壓力的方法?還是將目光轉向了主耶穌?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方仍然對耶穌基督沒有反應,那麽我們就要認真思考自己是否用了世上的小學作爲對他人生命的供應。

我見到有些人通過看屬靈書籍來激發自己讀神的話。我不是說這些不好。然而,正如我剛才所講認識基督是一切的中心,當你看一些參考書,你會不會慢慢到達這樣一個地步:看聖經完全看不明白?如果你發現自己完全要依靠屬靈書籍才能明白聖經,我勸你快扔了那些書,因爲你在一路的學習當中失去了一個“技巧”,那個技巧就是認識基督的技巧。你越來越需要其他世上小學的技巧來幫助你。如此一來,當你要傳福音事奉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學習來源,那就是要從基督裏得著。

所以說認識基督其實是一條窄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某段時間裏是一條幽暗的路。有時幽暗到怎麽樣?當你預備一個訊息時,你不是只希望找一段解釋的話語,而是你的心裏面有一個從神而來的負擔,要將這個訊息真正理解、真實傳遞。有時你看到神的指引;有時你不見絲毫亮光,心中一片黑暗;有時你感到毫無頭緒,爲什麽“認識基督”這四個字就好像一個解不開的謎,而你找不到半點方法!然而,當你嘗試走上認識基督這條道路,走進這個窄門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基督裏面所産生的生命的能力、復活的大能就蓋過一切!但是這個過程有多少人願意去經歷?雖然不容易,各位弟兄姊妹,你們要走窄路,進窄門!

在認識基督的過程裏有時真的什麽都看不見,但你心裏面要認定一樣:除了基督之外我別無所求!這一點本身就是非常難做到的。民數記11:4-6裏就記述著以色列人對神的抱怨:“他們中間的閑雜人大起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葱、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幷沒有別的東西。”

在這段經文中那些以色列人的哭號像不像今天我們的呼喊呢?在我們的眼前只有認識耶穌基督這件事!其他的什麽東西都沒有!你們明不明我在講什麽?很多時候人們都要用五花八門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天對著基督的事情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就好比那些曠野裏的以色列人因爲日日都吃嗎哪而心血枯竭。

如果我們的生命裏只有基督,真的會很枯燥嗎?如果我們每日所食只有嗎哪(嗎哪是預表基督作我們的供應),真的會枯竭嗎?主耶穌說:“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約6:55,58)原來他的生命是可以滋取的,幷且他的生命帶給我們的是永恒的生命!

主耶穌還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原來他對我們所講的是靈!是生命!然而遺憾的是,人幷不滿足于只從主耶穌裏滋取生命,而是總在嘗試其他方法和其他資源。問題是當你用了其他方法成爲你的工具和資源時,你就有困難將榮耀頌贊歸給神。

聖經創世記裏提到兩棵樹:生命樹和分辨善惡樹(又叫知識樹)。亞當夏娃犯罪就是因爲偷吃了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然而你別小看這棵樹,這棵樹所生出的是知識的果子。現在世界的人就好像吃了知識樹上的果子一樣增長了知識。創世記4:20-22就記述了在該隱的子孫裏出了“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和“銅匠鐵匠的祖師”。那麽是不是說人有了知識是不好的呢?其實知識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出在從何處汲取知識。

今天我們在追求基督的過程中也要讀書,也要吸取世界的學問,但是我們依靠的是基督。他才是我們智慧的源頭!反之,世界的人是依靠自己的頭腦和努力來獲取知識,因此他們將榮耀歸于自己。從學習成績來比較,屬世界的人幷不一定比屬基督的人差,也許甚至更好。在路加福音第16章裏,主耶穌講到一個不義的管家的故事,其中說到:“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因爲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16:8)爲什麽?因爲今世之子知道揀選門路、拼命追求,而有些光明之子,信了耶穌的人却懶惰懶散、不學習。我曾經有個念頭,很想報MBA課程,想透過一些刺激讓自己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考,但當我看到保羅的歷史的時候,我看的他竭力認識基督,不需要用世界的方法來刺激自己的思考。保羅從基督裏不斷滋取,一樣是可以帶出同樣的效果,但感謝的心則完全不同。當你用了世界的方法去追求成功的時候,你會慢慢感到基督不再是你的樂趣。也許你會有成就,也許你讀聖經的時候也有所得著,但你會慢慢失去對基督本身的追求。

今天在信徒的追求裏有兩種不同取向:一種是從人的需要出發(man-driven),比如一個人遇到困難很希望主耶穌幫助,因此這人對主有很强烈的需要,在讀聖經時自然會希望找到解决問題的答案。另一種取向是從神的需要出發(God-driven),是來親近神,而不是爲了幫助自己解决問題。舉個例子,我們一家人每個禮拜回我爸爸那裏吃飯。我的女兒很開心因爲爺爺家有很美味的食物。顯然她們的目的是要吃到美食。然而從我父母的角度來講,他們一定會爲孩子們用心準備美食,但他們想見我們的目的幷不僅僅是爲了提供美食,而是更渴望跟我們講講心裏話。同樣,今天我們在認識基督這件事上,是人的需要蓋過了神的需要。神真的非常渴望和我們建立親密關係,與我們同在。至于其他的祝福,神都已爲我們準備好了。

曾經有一位弟兄來探訪,他說起自己正面臨一些困難因此疏于讀經。于是我們就鼓勵他讀聖經。過了一段日子我們再跟他回訪交通,發現他雖然仍處于同樣的困境中,但整個人的態度有很大變化。可見神的話語,哪怕是一小部分也足以令我們堅定心志。剛才我們說認識基督就是我們的一切,那麽認識了基督,所有的問題不就都解决了嗎?不一定。但是,當我們的心思轉變,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异。

今日我們走上認識基督這條路,難免會經歷困苦幽暗的時候,但這條路堅持下去一定是光明的!如果你一昧地依靠其他的方法來學習聖經,以至到了不用其他資料就看不懂聖經的地步,那麽你已經是離開了生命的源頭。人進入中年身體某些功能慢慢衰敗,我自己有時也感覺腦筋遲鈍、記性不好,心裏有很大的黑暗。黑暗是什麽?就是當我講的時候會突然不知這段聖經在哪裏,突然不記得講什麽,突然間我忘記了繼續要帶出什麽。有時我心裏有很多幽暗,然而當所有的東西都被取走的時候,最重要是主還在我裏面,我還可以依靠主現在給我的話來擺脫憂慮。當我想到主仍與我同在,我心裏面很喜樂。雖然有時是時不與我,但有一樣東西是沒撇弃的。正如剛才弟兄所選的詩歌,所有的事都是虛幻,甚至你認爲你的一些聖經知識可以作爲你事奉的武器,這也是虛幻。唯有基督在你裏面才是一切!

是的,唯有基督才是我們的一切!當你明白了歌羅西書裏所講的萬事借著他而造,爲他而造的時候,你一定會由衷地贊嘆神的智慧。你看到生物這麽奇妙,基因這麽特別,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借他而造,爲他而造!只有認識到基督才是一切的根源,你的生命才會徹底改變,否則多有智慧就多有煩惱。在傳道書裏我們看到,神給予所羅門豐富的閱歷。所羅門得到的智慧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試驗了各種各樣的事,包括建造、喜樂、縱酒、放縱情欲…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1:2)

對我們來說,未必會有所羅門那樣的機會,未必有他那樣的資源,沒有他那麽有錢、有智慧。然而今天神將所羅門的教訓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幷不需要再重蹈他的覆轍才能得出凡事虛空的結論。聖經將歷史人物的脚踪呈現在我們眼前幷不是只爲了讓我們瞭解他們的故事,而是要讓我們看到基督帶來的滿足。基督就是我們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