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貝爾特不能同負的軛

貝爾特最初遇見克勞迪婭的時候,他還不是基督徒,但是主已經在他的內心和良知中作工,他已經來到神的國度的門口。克勞迪婭也沒有認信。

她第一次遇見貝爾特的時候,放佛聽見了婚禮的鐘聲,愛情也在折磨著他的心。他認為,一定要娶她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他一直尋求他們能一起得救,一起事奉主。她欣然答應和他一起去當地的基督徒團契,而且在接受基督徒的術語詞彙方面進步很快。貝爾特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平穩發展感到很高興。一切看起來都在走向正軌。

幾個星期過去了,有罪的感覺在貝爾特的內心中越來越加深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維持下去了。主日的時候,平常的發言人無法來參加聚會,所以一位汽車技師簡短地傳講福音。對於貝爾特來說,決定性的時刻到了。他後來急忙對傳道人說話,承認自己對基督的信靠。克勞迪婭看見眼前發生的一切,她說她也想得救。聚會中的女士們圍在她的周圍,對於這兩個年輕人如今在主裏面合二為一並且共同事奉主而感到喜樂。

貝爾特生來就是一個喜歡作事一鼓作氣的人。他如饑似渴地讀經,並且積極地為主作見證。克勞迪婭一度堅持參加聚會,但是不久之後就變得懈怠了。這令貝爾特很痛苦,因為她對讀經沒有多大興趣,但是他把這一切看成只是暫時的情形。貝爾特向長老們提出受洗的申請時,克勞迪婭說,她希望也能同時受洗。長老們多次安排時間和她面談,但她在一直沒有如約。於是他們決定把她當作一個例外,讓她和貝爾特一同受洗。在受洗的時候,貝爾特認識到,她的見證是有缺陷的。她沒有說一句悔改或有關基督的話,只是說自己盼望進天國。談她自己的很多,但很少談到主耶穌。

貝爾特打消了疑慮,開始著手準備訂婚和婚禮的事。當浪漫來到門前時,理性就從窗戶逃走了。他不能確信自己是在照著神的旨意行事,但他深信,如果克勞迪婭現在還不是一位真正的信徒,主最終也必會拯救她的。

一天早上,當他獨自讀經的時候,讀到以賽亞書第三十章1-2節。“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於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主是在直接對他說話。他制定了計劃卻並沒有求問主。他知道,娶一位不信的人絕不是神的旨意,而如果這不是祂的旨意的話,他只有靠神來阻止婚禮了。貝爾特一直熱切地盼望娶妻,他害怕孤獨。

三個月後,一位基督徒弟兄很有心地向貝爾特指出了哥林多後書第六章14節:“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貝爾特有些不安。神的話禁止他正頑固地採取的行動。紅燈已經亮了。

克勞迪婭在貝爾特生日的時候安排了一次派對。這是一次狂歡,給那些需要的人提供了酒精飲料。客人包括她的一切朋友,還有教會來的一些人。派對的氛圍很緊張,每個人都覺得很尷尬。

派對之後不久,另一位基督徒遇見貝爾特,一起喝了杯咖啡,有為他簡要地講解了哥林多後書第六章14-18節。這次他認識到,主一直在設法大聲引起他的注意。

最後,貝爾特決定,自己再也不能像這樣繼續下去了。克勞迪婭的見證缺少很多東西,沒有多少跡象表明基督在她的生命裏面帶來了任何改變。

寫這封信真的很難,但是這段關係必須結束了。貝爾特儘量態度溫和,充滿憐憫。他解釋了自己為何不能讓自己的行動和自己的信念相衝突。他對自己令她感到心痛而抱歉,然後用一句福音書中的懇求作為結尾。

很顯然,斷絕關係並沒有將克勞迪婭打垮。貝爾特聽說她之後不久就嫁給另一個人。她和她的丈夫都沒有信基督。

貝爾特體驗到所有愛慕基督的律法,並且在信心的生命中取得飛速進展的人們所擁有的巨大平安。透過一切情感的波瀾,他學會了將主宰自己的生命中擺在首位,並且在祂裏面找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