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死亡或被提

雖然獲得救贖的方式只有一種,唯有通過這樣的救贖我們才可以進到天堂,但是,帶我們回天堂的途徑却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死亡,一種是通過被提。

死亡

一個人死後會是怎麽樣的情形呢?肉體進入墳墓,至於靈魂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就完全取决於他是否已經得救。認爲肉體即是人本身這是有關生命的一個極大的繆誤。實際上,肉體只是人暫時居住的一個處所或帳篷,沒有肉體人照樣可以存活,聖父、聖子、聖靈,都是沒有肉體的。耶穌基督降生在伯利恒之前也沒有肉體的。在那個富人與拉撒路的故事裏,富人死了肉體被掩埋。但他仍然有意識,能看能聽,能感受到饑餓與痛苦,還有記憶,他甚至會爲他的五個兄弟的永恒生命憂心(加16:28)。

信徒可以以三種形式存在:以肉體的形式存在;以靈魂脫離肉體的形式存在;以榮耀的身體存在。在哥林多後書5章中,使徒保羅把這三種形式描述爲:(1)在帳篷裏,第4節;(2)沒有穿衣服或赤身,第3–5節;(3)穿上榮耀的身體,第3-4節。第一種狀態很好,更好的是第二種,第三種狀態則爲至佳。對基督徒而言,死亡是神召我們回天家的信使。我們死去的那一刻就是在天父的家裏了,幷且時刻瞻仰主耶穌的榮美,享受天堂的榮耀。耶穌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比我們更需要一個身體,他的肉體被埋在墳墓中的那三天三夜裏,以及他後來復活升天與那位在十字架上信靠他的强盜同在天堂裏時,他比我們更需要一個身體。

新約裏很多次提到已死的信徒,都把他們稱作是睡去了(林前11:30;15:51;帖前4:14)。但是,這種描述只是針對肉體而言,我們可能在追悼會上聽見人們如是說:“他看上去像是睡著了一樣”。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如果這個人是個基督徒,他現在就是於基督生活在一起,只是他的肉體看上去像是睡著了。

在死亡和被提之間其實不存在一個過渡的身體,有些人認爲存在這樣一個過渡的身體,他們引用林後5:1作爲論據“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篷若拆毀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實際上,這段話意指最終那個榮耀的身體,因爲它是“在天上永存”的。它不可能是個過渡的身體。但是,我們在被提時所變成的榮耀的身體却是千真萬確的,《聖經》對榮耀的身體有過這樣的描述“不是人手所造的”。希伯來書9:11把這句話解釋爲“也不是屬乎這個世界的”。換句話說,榮耀的身體是爲天堂而造的,不是爲這個我們所處的世界而造的。

人會怕死嗎?處於不同的狀態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一個人尚未得救,他就有足够的理由去恐懼一切,因爲對他而言,他沒有認罪,罪沒有得赦免,也就是說,因爲他的罪,死亡有了毒鈎。他去見神時就得自己承擔刑罰——永遠的沉淪。

對信徒而言,在死亡之前的痛苦也幷不是件令人享受的事,但我們是無須膽怯的,正如一位年長的聖徒所說:“我不介意主拿去我的帳篷,我只希望在拿去它的時候溫柔一點就好”。 然而,即使在死亡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有神的應許,他必不離開我們,也不撇下我們。“從另一個稍微世俗一點的角度來說,現代醫術的鎮靜劑效果奇佳,這樣我們根本不需要再忍受劇烈的痛苦了”。

厄瓜多爾(Ecuador)一個殉道者的遺孀寫下了下面這首詩,幷在她丈夫的追悼會上宣讀:

另一邊

這不是死亡——乃是榮耀;

這不是黑暗——乃是光明;

這不是蹣跚的摸索,甚至不是信心——乃是眼見的事實;

這不是悲傷——我最後一滴泪都已被擦拭;

這是太陽初生之時——永恒生命開始的黎明;

這不是向神的祈禱——乃是與神面對面傾心而談;

這是瞥見他恩典的全然榮美;

這是祈求力量以忍受痛苦的盡頭;

甚至陰暗痛苦的回憶都已消失殆盡,

如果不是蒙神揀選,我將如何忍受地上的生活?

如果不是神使我的內心得到滿足,我又將如何度日?

如果不是知道我將被提,與那位愛我救我的主面對面,幷蒙他恩典的保守,我將如何度日?

這不是死亡——乃是榮耀!

單就死亡本身而言,它是我們的朋友,而非敵人,使徒保羅提醒我們說:“死就有了益處”(腓1:21)。死亡意味著“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爲這是好的無比的”(腓1:23),所以“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林後5:8)。我們愈深刻地理解這真理就會愈加期盼進入天堂瞻仰君王的榮美。因此,約翰·衛斯裏(John Wesley)說了這樣的話:“我們基督徒死得其所。

光明在黑暗之後,獲得在失去之後;

剛强在軟弱之後,冠冕在十架之後;

甘甜在苦澀之後,盼望在懼怕之後;

歸屬在流離之後,贊美在哭泣之後;

豐收在播種之後,陽光在風雨之後;

眼見在迷惑之後,平安在痛苦之後;

歡欣在悲傷之後,平靜在風暴之後;

安息在憂慮之後,至終享受甜美的安息!

相聚在離別之後,清晰在混沌之後;

愛 在孤寂之後,生命在死亡之後;

漫長在痛苦之後, 是被提的福祉 ;

這 便是通向至福的正確道路!

現在雖流泪撒種,其後必歡欣收割;

現在雖勞苦做工,其後必有 獎 賞。

——佚名

離開我們所愛的人將是怎樣一種痛苦呢?這種痛苦是切實存在的。但如果他們是神的孩子,死亡所帶來的分離只是暫時的,我們不說“ 再見” ,因爲“我們必將相見”。如果他們沒有得救,我們更需要爲此禱告,以求籍著我們的死讓他們歸向神。幫他們爲自己的罪向神悔改,幷且經歷聖靈的赦免、拯救的大能。

如果我們現實一點的話,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可能是經過死亡被召回天家。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被提。

被提

公元52年左右,使徒保羅受聖靈感動揭示了一個前所未聞的真理: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會死,一些人將無須經歷死亡的幽谷而直接被帶回天家。他說,那在信心中死去的人將要經歷榮耀的復活,一刹那間消失不見來到天家(林前5:51-55)。這一史無前例的事情便被稱爲被提,“被提”一詞源於拉丁文,它的意思是“ 帶來或帶走”。

被提的確切時間沒有人知道,這就意味著它隨時有可能發生,將沒有任何屬天的徵兆預示著它的逼近。

主耶穌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帖前4:16)。注意重點在“親自”這個詞上,這個任務主不是派遣天使來完成的,這將是主自己個人的顯現。他的呼聲召喚所有基督徒——無論是活者的還是已經死去的——與他在空中相會。由於天使長主要是與以色列人聯繫在一起(但12:1;猶9)。這裏提到他的聲音,可能是表明舊約中的聖徒也在這一刻復活。另外,這裏提到的神的號,不要與啓示錄11章中的第七個天使吹的號混淆。後者是審判的號,這裏的則是祝福。

在基督裏死的人必先復活(帖前4:16)。我們必須清楚一點,這裏的復活不同與一些人所信的“在世界的末了”的普遍復活。此時,這些原來基督裏死了的人只是肉體的復活,他們靈與魂將與基督一起回到天堂,幷且將與一個全新的身體聯合起來。這個全新的身體與榮耀的救主的身體相似(林前15:52—54;腓3:21)。

活著的聖徒將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再同回天父的家(帖前4:17)。“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會,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愁嘆息盡都逃避。”

被提發生一霎間,眨眼之際(林前15:52)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榮耀的被提將發生在納秒中,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秒,信徒將會立刻消失不見。因此,沒有被提的人絕無可能看見它是如何發生的,難怪我們總是稱之爲秘密的被提。

被提是信徒們滿有祝福的期盼所在,因爲這樣我們就有機會不經歷死亡就能回天家了,雖然至終我們都是在天家。特勒(H.L.Turner)曾經這樣描繪被提——信徒們普遍的願望。

啊,何等快樂!何等歡欣,我們可以不嘗死味,

沒有疾病,沒有悲傷,沒有恐懼更無哀哭,

穿過雲霄與主同進榮耀之地,

主耶穌親自來接他的民。

有時,使徒保羅把自己說成是主回來時還活著的人 “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帖前4:17)。但有些時候他又想離世:“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4:6)這才是基督徒應該持有的態度,我們應該預備好自己去面對所有可能——死亡或被提。